民族種業崛起之保障力:嚴格監管凈化市場保障安全種子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為保障農業生產用種需要,近年來,農業部組織各地農業主管部門不斷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凈化種子市場,種子質量顯著提高,種子市場價值創下歷史新高。2012年種子質量抽檢合格率為90%以上,比2009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為糧食生產“十連增”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新品種保護授權數量大幅增加,但是,與此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制售假劣、套牌侵權的違法犯罪行為,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損害了農民利益和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阻礙我國種業持續健康發展。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部署。11月29日,農業部等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這是落實國務院部署的具體措施,也是為了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用上“放心種子”,對種業發展是有力促進。 農業主管部門不斷強化種子管理體系建設,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假劣種子坑農害農現象明顯減少,市場環境不斷好轉,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有力促進了種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0種子執法年凈化市場。 2010年,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種子管理機構共出動種子執法人員24萬人次,檢查了14737個種子交易市場的近20萬家種子經營戶,對3845家種子企業進行現場抽查。沒收假劣種子124萬公斤,沒收違法所得1614萬元,吊銷了46家違法種子企業的經營許可證。加大了品種退出力度,共退出不適宜種植的審定品種1569個,比前兩年退出平均數量增加了50%。對違規參試的22個組合材料停止其試驗及品種審定,并對相關的13家選育單位采取了3年內停止受理其品種試驗和品種審定申請的處理。 2011種子執法年清理不合格企業。 通過抓市場準入,加大企業清理力度,兩年間種子企業由8700多家減少到7500多家;全年部級監督抽查范圍擴大到24個省、30多種作物,抽查樣品1200多個;通過抓執法檢查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各地依法查處案件6800多起,沒收假劣種子179萬公斤,涉案金額1420多萬元;通過抓隊伍建設提升執法水平,全國省級種子質檢機構有14個已具備品種真實性檢測能力,各地舉辦種子管理和專業技能培訓班累計培訓3萬多人次;通過抓誠信建設強化企業自律意識,中國種子協會首次開展企業誠信分類評選活動,評選出62家AAA級、79家AA級和21家A級信用企業。 2012種子執法年打假護權。 2012年,農業部先后組織有關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對河北、吉林、安徽、江西等24個?。▍^、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種子企業、種子集中交易市場和基層種子門市部開展了冬季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和春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行動。 冬季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共扦取了177家企業的295個樣品,包括玉米、雜交稻、棉花等。 抽查結果:295個樣品中285個合格,合格率為96.6%。雜交玉米、雜交稻和棉花種子質量總體穩定在較高水平。 春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共扦取了810個經營者的1619個樣品,涉及玉米、稻、小麥、大豆、棉花、白菜等36種作物,檢測了凈度、水分和發芽率等3項質量指標,并對雜交玉米和雜交稻種子進行了品種純度田間種植鑒定。 抽查結果:抽查的1619個種子樣品中,所檢項目均符合要求的有1458個,占樣品總數的90.1%。 2013年打擊侵權套牌行為。 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最大的特點就是農業部、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三部委聯手出擊,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對種子生產經營進行全程監控,努力確保種子市場秩序根本好轉。 開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堅持“屬地管理、檢打聯動、部門協同、標本兼治”的原則,以打擊制假售假、套牌侵權行為為重點,以玉米和水稻為重點作物,以制種基地和案件高發區為主戰場,廣泛發動群眾舉報,認真梳理案件線索,堅決搗毀一批黑窩點,退出一批問題品種,吊銷一批種子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嚴懲一批不法分子。 2014年品種分化加劇。 2014年,雜交玉米種子供需形勢和上年相仿,優秀品種的銷量仍然看好。從品種看,一些大企業的大品種紛紛下調制種面積,同時,單產因天氣因素也略有下降,預計2014年玉米種植面積5.3——5.4億畝,需種量11.5億公斤左右,同比增長0.2%。 雜交水稻種子總體供大于求。預計2014年可供種量4.08億公斤,國內需種量2.5億公斤,出口種子0.2億公斤,合計需求量約2.7億公斤。預計2014年余種量1.3億公斤,與上年持平。相對說,兩系稻種子供需格局好于三系,預計兩系稻供種量1億公斤,需求8000萬公斤左右。 2014年可供雜交棉種子950萬公斤,常規棉1.3億左右。受種棉成本上升和棉花收購價下滑影響,預計雜交棉和常規棉大田種植面積縮至2000萬畝、4300萬畝左右,需種800萬公斤、1億公斤。種子供應量可以滿足需求。預計2014年大豆種植面積7500萬畝左右,需商品種子2.2億公斤,供應的3.7億公斤種子可以滿足大田用種需求。 2013年供過于求。 2013年全國玉米需種11.5億公斤,可供種21.2億公斤;雜交水稻需種2.7億公斤,可供種4.2億公斤;棉花需種1.1億公斤,可供種2.3億公斤;大豆需種2.6億公斤種,可供種3.8億公斤。2013年春季市場抽檢樣品質量指標合格率95.7%,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據今年3月調度,華南早稻區種子均價每公斤50元左右,同比上漲5%-8%;西南中稻區均價每公斤58元左右,同比上漲2%-8%;南方玉米區每公斤30元左右,同比上漲5%左右;北方春玉米區價格與去年持平或略降;棉花和大豆種子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雜交玉米種子需種量兩倍。 2012年全國新產雜交玉米種子15.7億公斤,加上全國往年產雜交玉米種子有效庫存5.5億公斤,2013年全國雜交玉米種子的有效總供給量在21.2億公斤左右。2013年全國雜交玉米種植面積預期不超過5.3億畝,畝用種量按2.1公斤計算,將不超過11.2億公斤,2013年玉米種子將剩余約11億公斤左右,總庫存量上升,占常年用種總量的比例將從2012年的66%上升到將近100%,供過于求態勢嚴重。這種危險大型玉米種子企業已經有充分認識,主要種業企業主動削減了2013年制種面積,2014年玉米種子市場嚴重供過于求態勢需要高度重視。 雜交水稻種子庫存增加。 2013年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的有效總供給量在4.2億公斤左右。需種約2.7億公斤左右,另預計有3000萬公斤左右的種子出口,2013年雜交水稻種子總需求量在3億公斤左右,2013年播種結束后雜交水稻種子將剩余約1.25億公斤左右,總庫存量占當年用種總量的比例將從2012年的26%上升到42%以上,是歷年來余種最多的年份。預期2014年雜交水稻種子市場供過于求,行業面臨風險加大,同樣需要引起種業各方高度重視,提早謀劃應對策略。 種子銷售充足有余。 近年來,我國種業快速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場價格溫和上揚,種子市場購銷兩旺,種子市場價值創下歷史新高?! ?013年,全國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制種面積較去年分別下降53萬畝和29萬畝,兩雜種子制種面積連續幾年增加后,今年首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減。制種面積下降表明種子企業主動去庫存意愿增強,有利于市場發展。 2013/2014推廣季大型與小型企業、優勢品種與普通品種分化將進一步加劇,低毛利的多粒播品種和大田表現較差的普通單粒播品種將普遍存在降價和轉商情況,而大型企業依托于較好的庫存管理和優勢品種推廣繼續擴大市場占有率,保持穩定增長。今年總體情況是,雜交玉米供種量首次突破需種量的2倍,雜交水稻兩系種子供求形勢明顯好轉,冬小麥種子價格上漲趨勢明顯,棉花種子供需充足,冬油菜總供給量超過總需求量。 2014年,對玉米企業來說將進入淘汰洗牌期,全國各地玉米種子經營面臨挑戰,企業的出路將更倚重于企業管理的提升,銷售途徑、銷售手段的變革以及侵權行為的防范等。而雜交水稻兩系種子供求形勢明顯好轉,只是品種結構可能存在供需不平衡。 市場打假形成震懾力。 種子的質量問題、數量問題、品種的安全問題對農業生產都至關重要。自2010年起,農業部連續組織開展了3年種子執法年活動,通過市場整治,假劣種子坑農害農現象明顯減少,市場環境不斷好轉。 目前,市場上還有新的問題出現:隨著種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優良品種的市場價值快速提升,一些不法分子以合法品種名稱侵權生產銷售受保護的品種,牟取非法暴利。這種套牌侵權、制假售假行為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挫傷了品種權人創新的積極性,影響了種業的健康發展。為此,今年,農業部與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的工作意見》,實施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這次專項行動,農業、公安、工商將建立協調工作機制,統一部署,統一行動,通過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協同辦案,對問題種子、問題品種、問題企業,依據《種子法》、《刑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嚴厲查處,形成打擊合力。嚴查重點品種。農業部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審定品種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加大品種退出力度,堅決退出沒有生產面積、存在重大缺陷、未及時上交標準樣品的品種,堅決打掉套牌侵權種子的“外殼”,切實解決品種“多亂雜”問題。 嚴查重點領域。主要是突出種子生產基地和重點市場的管理。明年,在播種和收獲前兩個關鍵時期,進行拉網式檢查,嚴格核查許可信息和品種真實性,嚴格憑證生產,堅決打擊私繁濫制;加強各地種子批發市場、專業市場等集散地的日常監管,切實防止假劣侵權種源擴散。 嚴查重點企業。對于歷年抽檢中發現有套牌侵權行為、群眾舉報投訴較多、拒絕抽檢的企業,要列入黑名單,做到對其生產經營的所有品種全覆蓋檢測、全過程監管。對存在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的企業,要堅決吊銷其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處理。 嚴查大案要案。各級農業部門要主動會同公安、工商部門,聯合查處大案要案。建立大案要案督辦制度,對制假售假涉及面廣、數額巨大、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典型案件,要采取聯合掛牌督辦、集中辦案、聯合查案等形式,限期查辦,查必徹底。 問題與對策建議。 問題:零售商在種子產業鏈中的話語權過度增大,企業強強聯合與兼并重組步伐緩慢,種子市場侵權套牌局面更加復雜,兩雜種子形成了新一輪積壓,管理和支撐現代種業能力不足矛盾更加突出,國內種業受外部沖擊形勢更加嚴峻。 建議:國家對品種創新進行重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集中人力、財力強化品種創新。一是對國內育種能力最強的科研機構進行商業化改造,組建專業化育種集團,將全國的優秀育種人才和種質資源集中,將國家品種創新項目、資金集中投入并保持連續穩定增長。二是創新育種機制與管理模式。鼓勵種子企業出資入股,育種集團按商業化育種機制組建研發流水線,三是強化品種權管理與保護。建立全國統一的品種交易平臺,嚴厲打擊品種和育種材料地下交易,嚴厲打擊種子市場侵權行為。強化公共推廣,創新優良新品種推廣機制。 問題:零售商在與種子企業博弈中占主導地位,利益最大化驅使其優先推銷獲利最大的品種,甚至是侵權套牌的品種。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將會不利于優良品種的推廣,并減緩種子企業利潤積累進程,進而影響品種創新。 建議:創新品種推廣機制。一是國家強化品種公共推廣,設立品種展示示范重大專項,以縣級種子機構為依托,科學布局鄉村良種推廣展示網絡,把真正好的品種、好的企業用可聞可見的形式推薦給農民。二是鼓勵企業聯合基層農技隊伍,合力為農民提供全程服務,將品種特性、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打包提供給農民,在生產的關鍵環節,強化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三是政府與企業合作設立品種推廣獎勵基金,每年對在優良品種推廣上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技人員和農戶進行重獎。 問題: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是我國種業難以迅速發展壯大的主要根源之一,單靠政府或企業都不可能根治這一頑疾?! 〗ㄗh: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大種業信息化投資強度,增加種子信息工作經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專用軟件的開發,共同構建覆蓋全國的種業信息網絡,支撐全國的種子信息采集、調度。處理和分析發布。 問題:種子管理體系出現缺位、錯位、斷層狀況,機構不全、職能不清、經費不足等問題,影響種子管理活動開展?! 〗ㄗh:各級政府按照2011年國務院8號文件“強化各級農業部門的種子管理職能,明確負責種子管理的機構,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的總要求,大力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 |